更新时间: 浏览次数:829
旭日东升掠过了山头,阳光洒满大地,随着第一列火车缓缓驶入站台,刘俊松、白朝雍师徒二人开始了新一天的春运安保工作。
“帽子要戴正,警服要板正,每天上岗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着装、打起精神。”警容镜里,映着师徒二人严整的警容。2024年春运,是即将退休的刘俊松的最后一个春运,也是白朝雍的第一个春运。
1988年,当兵退伍的刘俊松转业加入铁路公安队伍,从橄榄绿到藏青蓝,他经历了火车轨距从米轨到准轨到高铁,车厢从绿皮车到“复兴号”,机车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再到电气化的变迁,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和变迁。那份“护卫平安”的初心和使命却始终不变。
刘俊松当过乘警,办过大案,最终在美丽的玉龙雪山脚下扎了根,成为了丽江站派出所的一名民警。2023年8月,新警白朝雍来到了丽江站派出所,成为了刘俊松的徒弟。
回想起36年的从警生涯,刘俊松总是说:“能见证每一趟列车从我眼前平安出发,是我最大的荣耀。”
“最后一个春运”遇上“第一个春运” 供图
服务“在路上”
“你的腿脚不便把包给我。”“婴儿车我来抬,小孩你抱好。”“卫生间往前走。”“到香格里拉的车在2站台。”……师徒二人分层、分时对站前广场、候车室、进出站通道进行巡视。
在刘俊松看来,站勤工作不仅要治安巡逻、秩序维护,更是让南来北往的游客感受“高原人文、纳西文化”的重要窗口。作为戍边铁警、守护丽江车站的人民警察,提供暖心的服务,营造安心的出行环境一直都是刘俊松的工作目标。
春运路上,着急返乡的人们难免健忘,有的漏拿了行李、有的遗落了身份证、还有的人下车了随身包裹还放在列车上。每接到旅客群众报警求助,老刘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解决。
这天下午,师徒二人耐心细致地翻看着堆放在面前数百个散发着异味的垃圾袋。“找到了,师父,他的手机终于找到了。”“太好了,赶快联系报警人。”最终,误作垃圾被旅客“丢弃”的手机完璧归赵。
“那年大一寒假回家,我刚买的手机才上班车就不见了,当时我就盼着谁借我电话打一下、有人帮帮我该多好。”白朝雍感叹道,“师父是对的,急事难事不只是旅客群众的事,更是我们人民警察的事。”
“最后一个春运”遇上“第一个春运” 供图
平安“在脚下”
“走,跟我去工区看看。”刘俊松骑上电动车载着白朝雍出发了。
“行车设施设备状态良好,行车条件正常,这些状况我们随时都在检查,放心吧老刘哥!”“马上退休了,还要那么拼!”“火车还在跑,不拼怎么行!”工务、桥路、通信、给水……综合工区里,师徒二人把铁路内部单位挨个走访了一遍。
“木村长过年好,村里亲戚朋友都回来过年啦,多叮嘱下老乡们炸鞭炮放烟花要离铁路远一些。”刘俊松是丽江站附近沿线村庄的“常客”,从刚开始的责任书签订、安全知识宣传,到后来的丽香铁路建成通车甚至村里的家长里短,村民们都能和刘俊松聊到一块儿。
“春天风大多注意轻飘物侵限,等到线路边繁花遍野的时候,还要多抬头看看,防止游客们的航拍无人机靠近线路……”对刘俊松来说,要注意的东西实在太多,行车安全实在太重要。
此时,一辆列车疾驰而过,白朝雍说道,“师父是对的,脑中要想事、眼中要有活、心中要有账、手中要实干,出行才能更平安。”
“最后一个春运”遇上“第一个春运” 供图
初心恒久远
“当时在塘子所我就想,成天到晚除了巡线还是巡线,这一辈子就像这铁路线路一样望不到头;后来当了乘警难免也会抱怨,一年365天,大半年时间我都在火车上度过,简直就和这些车厢融为了一体;如今当了站勤,依然在和铁轨、火车打交道,依然还是确保旅客安全、线路安全、行车安全,好像是把前些年的工作结合起来又干了一遍。我也快退休了,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‘每段旅程都将迎来终点’吧。”
“我这里有三本笔记本,里面记录了我从警以来的工作心得和派出所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,丽江站派出所负责管辖滇藏线、仁丽线线路147.702公里,途经丽江、西邑、花兰箐、金墩、鹤庆等10个车站……”刘俊松慢慢说着,生怕说漏一个字。每说一句,都会转头看向旁边的白朝雍,随后将紧紧握着本子递到了徒弟手上。
“小白,送完今天最后一趟车,我们就去清查站区吧。”“好的师傅,今天可以平安收工啦。”高铁从师徒二人身边疾驰而过,刘俊松看了一眼身边的白朝雍,这身影仿佛就是年轻的自己。
师徒二人的从警生涯或许就像这一趟趟行驶的列车,车到站了,老铁警也就“下车”了,等列车再次出发,新一代铁警就“上车”了。每段旅程都将迎来终点,但此刻,他“谢幕”前的坚守更加动人。
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摄影唐明龙 务峻阡
责任编辑:范春艳